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让每个华夏儿女为之揪心。从正月初七到正月初九,从正月十七至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防疫物资多方筹集、火速援建隔离区、保障办公环境"无死角"、推动项目有序复工,时刻考验着中冶天工的风险防控体系和应对疫情能力,更检验着企业在特殊时期的作战水平和发展潜力。

作为施工密集型企业,中冶天工的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遍及五湖四海,在疫情防控进入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怎样确保在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打赢企业经济保卫战,无疑是摆在企业各级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云"端战"疫" 筑牢发展稳定"压舱石"

将时间回溯到春节前夕,在"谈疫色变"的危急时刻,周青董事长、王振堂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以电话联系、微信提醒、微信群部署工作的形式对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先期部署,并于2月5日前全部到岗上阵指挥,对疫情防控进行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期间到天津茱莉亚学院调研并主持召开项目推进会,抓重点项目,与政府洽谈,为项目一线坚守岗位的战士们送去温暖,提振士气,坚定信心。

2月14日、2月17日集团公司先后以召开党委会、专题会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五矿、中冶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的决策部署,提出中冶天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工作安排,要求各系统、各单位化"危"为"机","七分准备、三分干",抓住经营本质,把握工作实质,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转变思路,升级管理,提升效率。

"同志们,在这个疫情出现积极变化形势依然严峻的特殊时期,今天我们以视频连线形式进行调研......"2月17日-20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连续四天下午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各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情况,以头雁领航之势,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践行"两手抓、两不误"。

调研期间,周青董事长多次强调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转变思维方式、化"危"为"机",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各项安排部署,有序实现复工复产的必要性,抓好企业项目管控平台建设、"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市场营销持续发力、调整项目履约策划,做好各类政策理解、资料收集防范化解种种风险,破解"肠梗阻"问题的紧迫性;王振堂总经理要求两级机关和项目"动起来",提前安排、部署各项复工准备工作,紧盯重点区域项目,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应对策略,打造有效的管理机制,抓紧时间提高复工率。

每次调研"云"端进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花架子",缩短会议时间,直奔主题,了解真实情况,破解瓶颈问题,少了舟车劳顿,多了线上关怀,减了基层负担,增了工作思路,传递了当前工作"新时尚"和方法论。

化"危"为"机" 锚定改革创新"航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中冶天工信息化建设经过几次更迭换代现已建成"一平台、双链路、多冗余"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随着天工云的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全部上云,保障系统安全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及稳定性,桌面云的建设使远程办公成为可能;视频会议系统(MCU)的私有化部署,大大的提高了沟通交流效率,降低会议成本,高效稳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打通企业移动办公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治愈患者是对战疫最大的贡献;对于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就是对战疫最大的贡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当前是疫情发展态势瞬息万变的非常时期,同样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自我革命、发挥斗争精神的特殊机遇期,谁能够顺势而动、理清思路、下足功夫,谁便能够弯道超车、逆势上扬、站稳脚跟,助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企业生产力水平"更上一层楼",反之将会陷入"破窗效应"的深渊,被时代淘汰,反噬自身发展成果。

千"帆"竞发 顺势而为"春潮涌"

万物始复苏,复工正当时。截止发稿时,集团公司各系统、各单位先后通过视频形式召开会议近130场,迈出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变革的第一步。其中工程履约系统6次,财务、投融资系统19次,技术质量系统6次,经营、物资系统3次,市场营销系统10次,其他各系统10次,分(子)公司70余次,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将科技手段"为我所用",强部署、重落实,在推动部署机关、项目具体工作,加强"四支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切实发挥了"战时"作用。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事半功倍"便不是梦。需要清楚的是,信息化媒介只是手段,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将视频连线、电话连线、云应用广泛使用到我们的工作中,诸如此类形式上的转变对于各级管理团队仅仅是最基本的层面;在这次疫情过后,会用并用好这个制胜"金钥匙",化"危"为"机"干好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扁平式"管理、交流"新时尚",达到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二次提升,才是我们要思考的更深层次问题。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技术加持企业管理,意识赋能企业品牌,用变革破除管理机制障碍,用执行力夯实发展质量,举措落地生根、发力见效才不是空谈,方能推动中冶天工在实现"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冶集团王牌军"战略目标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基业长青。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关键词:中冶天工要闻,桥梁,创新




上一篇:复工第一天如何度过?集团公司多项保障举措让职工安心
下一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中冶天工各单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