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付强,男,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混凝土工程处大别山大队生产管理部负责人。先后参加三峡、向家坝、乌东德水电站等世界级巨型工程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优秀建设者等荣誉。
跟随着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这支水利水电建设的"国家队",从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到金沙江上的乌东德、向家坝水电站,再到千里淮河之畔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在共同助力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中刻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万里长江 梦起之处建世纪工程
八十年代出生在湖北山区农村的付强,家里人均不足5分地。初中毕业后,他带着父母的期待和改变命运的愿望外出"深造"。几经碾转,1996年获得了在葛洲坝技校学习的机会。3年后,学成出山的付强来到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建设一线,干上了混凝土浇筑工,从此便与水利水电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也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付强身高1米60,属"秀珍版"身材,与100多斤重的振捣棒相比似乎有点不匹配。"他有股不服输的倔劲,瘦小的身躯常常爆发出惊人的能量,重活累活一点也不比大个子逊色。"师傅们谈起他,总是赞美有加,"他眼头活、爱琢磨,下料、振捣、抹面和冲洗等活路中的技术诀窍,掌握得非常快,活干得比先参加工作的人还漂亮。"
在工作中进一步成长的付强,三峡工程二期时就被提拔为冲洗班班长。在承担三峡泄洪18~23坝段10多个个门槽缝面处理过程中,他发挥个儿小优势,带头钻入狭小空间凿毛、冲洗,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总能一次验收拿证。
"2002年12月16日,随着重型卡车和推土机的轰鸣声响彻峡江,三峡三期RCC围堰建设拉开高强度施工序幕。"付强回忆说道。
号称"天下第一堰"的三峡三期RCC围堰堰顶高程140m,最大底宽107m,最大堰高121m,混凝土浇筑总量110.66万立方米,是衔接三峡二、三期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但施工时间仅有5个多月,建成即挡水,其工期之紧,施工强度之大,质量要求之高,堪称世界之最。
当时付强转任浇筑班长,他率领班组按照葛洲坝集团提出的简化混凝土分区及分缝分块的理念,采用"大通仓薄层铺筑,平层碾压,连续上升"的以及塔(顶)带机供料线配套施工方案,取得了日浇筑砼3500方多的好成绩。RCC围堰在大家的齐心奋战下,于2003年4月16日胜利登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跑出了葛洲坝人的速度。
日前,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百年逐梦至此终圆,中国水电也在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翻开了新的篇章。
崇山峻岭 金沙江上造水电双雄
2007年8月,付强逆水而行2000里,转战向家坝工程,先后经历了一期主体工程保截流、二期深槽碾压砼浇筑、二期大坝及消力池全面赶工和按期保进水保发电等重要"战役"。
提起向家坝工程,令付强印象最深的是他带领浇筑班和有着"亚洲第一跨"之称的向家坝水电站平移式缆机展开了"亲密合作"。该设备横跨金沙江两岸,连接川滇两省,每台跨度均超过1360米,最大跨度为1500米,主索长1350米,重100多吨,最大起升高度达250米,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中扮演着"主攻手"的角色。
"混凝土就像婴儿,要小心呵护,不能有片刻放松。"他就像一位父亲,将混凝土这个"孩子"照料得无微不至。每逢大雨,他总是守在现场,督促落实防雨措施,及时组织排水、过水仓面处理。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他来回穿梭于大坝浇筑仓号,组织着资源开仓和接转。在2011年4月份,付强和浇筑班一起创夏月浇筑混凝土12.17万立方米的高产纪录。
2015年5月,正值乌东德工程由开挖向混凝土浇筑转序,付强接受组织安排,来到中国第四大、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工程,承担混凝土浇筑现场施工组织协调工作。
"乌东德大坝浇筑运用了诸如自动爬升模板、智能振捣、智能温控、智能灌浆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和之前三峡、向家坝相比,我们施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付强自豪的说道,"我有幸跟随着葛洲坝见证了中国水电智能建造步入了2.0时代。"
乌东德工程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后,他结合混凝土施工特点,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成功应对乌东德水电站混凝土浇筑高峰,在2019年8月,创下单月浇筑10.25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新纪录,并连续两年实现大坝上升高度超百米和混凝土浇筑超百万方的"双百"目标。
建电站,终其一生,是众多葛洲坝人的人生写照,付强用13年的岁月,参与建设金沙江流域上乌东德、向家坝水电站双雄的建设,帮随着6月29日乌东德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中国水电名片再次闪耀全球。
烈日底下 淮河畔边惠革命老区
"带着短袖来的,晒得黑黢了,脸上都起泡了。"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建设现场,付强伸出黑手,摸着黑脖子笑着说,两颗黑疙瘩是今年夏天晒伤后留下的。
今年七月,在结束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任务之后,付强转战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该工程是2019年全国重点推进的12个水利项目和河南省实施"四水同治"首批推进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建设和验收标准参照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执行,建成后能满足沿淮103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润泽35.7万亩灌溉粮田,为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为了在8月底以前完成右岸桥梁主体工程和交通道路建设任务,为主体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从7月进场开始,付强每天就在工地上"泡"着——安排部署施工工作,协调外围工作,和施工人员一起施工。每天早晨6点半,付强带着施工人员便准时到达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施工队伍分为两班,24小时作业,白班人员必须6点半到现场接替夜班人员的工作,这个规矩是付强定下的,已经延续多年。
工地上没有固定休息场所,甚至连遮阳棚都没有。中午在工地上吃完饭后,付强和施工人员就在防尘布上、钢筋圈里休息一下。仅仅半小时后,他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圆满完成了右岸贝雷桥桥墩、引桥道路和全长3000多米的交通便道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10月26日,在大家共同奋战下,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也成功实现截流,即将进入紧张的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主体工程节制闸仅有24万方混凝土浇筑量,相比水电站大个头,看起来很轻松,实则不然。"付强说,"这次我们是在软基上施工,施工部位更精巧,而且要在明年5月份前完成,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与时间赛跑,向困难冲锋,从水电工程到水利设施建设,付强迎水而上、直面江河,在击水中流中,与众多建设者一道,付一片强国初心,干一份平凡事业,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愿景也在他们的双手下蹄疾步稳的实现。
关键词:葛洲坝三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