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泛华集团监理的路县故城遗址项目是在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已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开工建设的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总建筑规模约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0.8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2米。该工程将融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四大基本功能为一体,成为博物馆展示、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学科平台。

01.jpg

近日,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并举行了开工动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刘文华,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市财政局、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副中心工程办、通州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和代建、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代表参加了会议。泛华集团总裁助理韩珠杰作为监理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是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的古代城址。是在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已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这座城,宛若打通了一条跨越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时空轴"。专家介绍,路县故城遗址的延续时间长,根据考古发掘结果,该区域内的地层堆积自上而下主要可分为扰土层四层、明清文化层、唐辽金文化层和汉代文化层,各层出土有相应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汉代遗存最为丰富,包括城墙基址、道路、城壕、沟渠、房址、灶、灰坑等。

02.jpg

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工作者介绍,这里发掘出了路县故城遗址城内主干道、南城壕东段和东城墙北段等遗迹,建构起城址的主体框架,揭示了城址时代和形制等基本问题。可初步明确路县故城遗址的基本结构为城墙和城壕组成城址本体。

为配合基本建设,文物部门还先后在城外西南部和南部的遗址区内发掘了25000余平方米,发掘出30余座房址、140余口水井、10余座窑址、10余条道路、1000余座灰坑等,掌握了城外遗迹的主要特点。另外,在城址外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发掘了6000余座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墓葬,明确了墓葬和随葬器物的演变轨迹。

此次开工建设的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融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四大基本功能为一体,整合搭建博物馆展示、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学科平台,总建筑规模约1.8万平方米。建成后这里将成为绿荫环抱,曲径通幽,与遗址交相辉映的遗址博物馆,成为路县故城遗址乃至副中心的考古科研、保护、教育及展示中心,成为保护通州历史的"雏形"、文脉延续的"活化石",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体现汉代县制文化的学术中心、展示中心。

路县故城遗址因其突出的价值而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挖掘和丰富城市副中心文化内涵有着深远意义,可培植更多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传播。

开工活动现场照片:

03.jpg



关键词:北京泛华,遗址保护



上一篇:修造公司扎实推进安全工作迎接进博会
下一篇:公司领导赶赴新能源分公司贵州江西坪光伏项目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