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具有隐患预警分析功能的扶梯下到站台,在通往地铁入口的路上去自助柜取回网上下单的商品,趁下一趟地铁到达的间隙查一下换乘方案,再去手机加油站快速充个电……很快,这样的场景将在重庆地铁实现。
2020年4月,重庆轨道交通网络总体项目全面启动。作为此次项目的总体负责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将通过引入"网络总体"模式,实践国际先进理念,依托最新建造技术,打造出更快捷、舒适、有魅力的新一代重庆轨道交通系统。
国内首创"网络总体"
重庆轨道交通网络总体项目是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内首次全面、全方位引入网络总体设计的项目,也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首次承接的网络总体项目。
"以前地铁都是一条线一条线地建,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总体设计连接关系,在应用中发现很多问题。例如,北京地铁一号线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与九号线设计施工相隔了五十多年,由于两条线离得太远,地上建筑物又不能拆除,即使再设计一个两线之间的换乘站,都无法满足便捷通行的条件,更别说实现双线之间的互联互通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存在。"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原副总经理、重庆轨道交通网络项目总负责人万学红介绍道。
"如今,我们国力强了,科技进步了,在地铁设计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都支持我们在地铁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将点、线思维发展为网络思维。于是我们引入了‘网络总体’这个新概念。重庆轨道交通第四期9条线的建设规划项目正好给了我们这个契机。"万学红说,像重庆这样的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需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把控,这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项目团队和重庆市政府及业内专家达成的共识。
这一次,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负责重庆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中9条线路(线路总长约229km)的统筹和管理设计技术工作、协助业主管理工作,及为政府(业主为重庆市住建委)提供技术支撑。"北京城建设计在重庆扎根近20年,深度参与过多条轨道交通的建设,重庆市政府和住建委主管部门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有能力干好。"万学红说。
顶尖团队操刀
作为以北京地铁一号线设计起家、多年来以地铁设计见长的设计公司,城建设计拥有1800名有丰富轨道交通设计经验的一线设计师,专业涵盖了轨道交通及相关领域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可谓实力雄厚。面对史无前例的"第一次",他们高度重视,派出了业内顶尖明星团队。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唐家沱车辆段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均由公司正、副经理亲自挂帅,保障未来协调工作的效率;派出有着30年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设计及规划经验的万学红担纲项目经理,轨道交通行业各专业的资深专家担纲各专业及分项设计的总体、副总体,保障了项目总体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北京城建设计发挥集团优势,整合重庆轨道院、北京轨道院、中国地铁咨询公司、北京城建艺创中心、北京总体部等开展分项把关工作,保障了项目的专业化水平。
"这是一次高手的集会,以重庆新一期轨道交通建设为平台,他们将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轨道交通设计范例,而这也必将提升轨通交通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打开以轨道交通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于松伟对此这样评价。
与以往各条轨道交通建设"各自为政"不同,网络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标准化。之前的单线建设大多由不同的设计单位负责,每个设计单位的习惯不一样,导致选择的材料、设计出来的产品都不一样。网络总体则是在一家设计单位的统筹下,使一个城市若干条同步推进的轨道交通采用相同的产品技术和建造标准,既有利于未来的运营和维护,也能为乘客提供更好、更加统一的服务。
会展中心站站厅层效果图
随着技术的变革,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阶段。过去轨道交通的运营,大多只立足一条线来考虑、规划,站点人多的地方,列车就开得多一点,人少的地方就开得稀一点。网络化运营则打破了单线运营的概念,实现了多条线路的互联互通。"比如将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一起协调运营,就可以使换乘时间更加精准,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万学红说。
目前,大部分城市建设的是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线,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线会逐渐由城市中心向郊外,甚至周边的城市发展、延伸。"这样的运营就不属于常规的城市中心区的运营方案了。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将来我们可能会进行跨线运营、串线运营、越线运营。比如规划一个快慢车相结合的运营方案,加强列车在重要节点的联系,减少乘客出行时间。"
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重庆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设计贯穿于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管理全过程,做出了许多战略性、超前性的设计,开创了国内轨道行业建设的新模式。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四化"方案
在重庆轨道交通网络总体的设计规划中,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四化"建设占了很重分量。"四化"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为此,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花大力气,为每个方面都设计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设计导则和指引,对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具体的设计标准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先进经验技术,结合重庆轨道交通本身的亮点和特点,制定出的新线建设工作要点。"万学红说,这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四化"战略目标制定出的高水平方案。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朝天门夜景
"此次新线建设,我们重点对标东京、香港的轨道交通,将许多好的设计理念吸收了进来。"万学红表示,东京、香港同属于东亚地区,他们车站和城市的一体化建设、站城融合及地铁车站中很多项目和便民服务都有值得重庆借鉴的地方。比如提升站内定制设施的艺术性,将其与车站设计风格相融合,又比如在多线换乘类站点内设置一站式便民政务服务点,设置24小时自助药品售卖和视频就医服务等。"通过借鉴和学习相关经验,完善、提升重庆轨道设计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国际化’非常重要的内容。"
随着一系列新技术的到来,重庆轨道交通网络总体将借助科技力量,彰显节能、环保的"绿色化"特点。通过绿色建筑、机械化施工、装配式应用等,一方面提高机械化施工的比例,另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我们曾在长春做过一个装配式车站,前期在工厂预制好不同的配件,随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极大提高了建设效率,而且非常环保。这一次,我们也将把这项技术应用到相关项目中。"作为山城,重庆的轨道建设涉及不少穿山作业,过去只能靠人工挖,靠爆破,这一次,设计方想引进国外先进经验,通过机械式开挖,在节省人力、时间的同时,还大大提高安全性。"一句话,我们将大大提高机械化施工和装配式应用的比例,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要达到80%以上。目前,相关内容正在研究落实。"
"智能化"则是指通过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BIM、5G通信、信息化等新技术手段,搭建重庆轨道交通的网络控制平台。同时,在车站里推出人脸识别、云购票、站内导航等一系列智能服务项目,提升乘客的出行安全及车站的运行效率。
从哪个入口换乘地铁更方便,下一班地铁什么时候来,喝水的地方在哪里……这些正是"人文化"重点关注的内容。万学红告诉我们,"人文化"的核心是"人",首先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乘客感知、乘客体验,通过人性化空间、人性化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来提升乘客的获得感、幸福感。"比如在客服中心,我们将配备一体化充电站、多方位地铁文化传播墙、地铁故事自助机等有益有趣的设施;在商务类、文旅类站点,会设置自助银行,优化残卫设施。"在文化性方面,则重在体现重庆特色,"我们要在重庆新建的地铁中打造一批代表重庆特色的网红车站、艺术车站,让地铁文化、列车文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为重庆增添一个更有韵味的城市地标。"万学红说。
关键词:北京城建,轨道,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