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中铁十七局集团、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国内首条高原冰碛层隧道——川藏铁路拉林段米林隧道顺利贯通。至此,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47座隧道全部贯通,为林芝至雅安段等后续高原铁路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米林隧道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隧道全长11560米,最大埋深为1200米,2015年9月份开工建设,集合了风积沙、有毒有害气体、高地应力、高地温、冰碛层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是拉林铁路施工难度最大的6座万米长隧之一,被称为拉林铁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凶险的"拦路虎"。
米林隧道穿越富水冰碛层为国内罕见,冰碛层又称冰水堆积层或冰川堆积层,是一种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冰川运动形成的漂(块)石、卵(碎)石土夹砂层的混合体堆积物。米林隧道冰碛层长度490米,历时505天完场,但作业面平均每天开挖不足0.5米。为确保安全穿越冰碛层,建设者采用了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前探空等多种方法,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冰碛层段突水
由于地质松散,透水性很强,稳定性极差,米林隧道施工极易遭遇突泥涌水,日最大涌水量达30000立方米,地层在水流作用下极易失稳,为确保安全只能靠工人用风镐和铁锹开挖。
冰碛层段全断面帷幕注浆作业
穿越冰碛层段突水突泥防治的前提是要超前探明前方围岩地质特性,关键是科学确定超前预加固措施。建设者通过组织现场实地踏勘和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冰碛层围岩特性,综合确定超前预加固措施及施工设备,对富水地段采取帷幕注浆、无水地段采取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周边小导管注浆+型钢拱架支护相结合的措施,加强超前支护及洞内防排水措施,强化初支、基底处理方案等措施,有效保证冰碛层段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
水平旋喷桩施工
风积沙,主要是指被风吹、积淀的沙层,拉林铁路沿线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受到自然地质环境影响,分布着一些难以避开的风积沙层,它的自稳性差,容易坍塌。如果用传统办法,就好比在沙漏里打洞,有劲使不出,施工风险极高。建设者采用水平旋喷桩结合小导管注浆新工艺,成功锁定沙层,让松软的"沙山"变硬,最终安全优质通过了风积沙段落区。
岩爆段施工现场
米林隧道岩爆段落全长7500米,占隧道总长的64.88%,安全风险极高。尤其是在长达5000余米的强岩爆段施工,隧道岩体就如上膛的枪炮,极易出现弹射掉块现象。而岩爆预测预报则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建设者采用强度应力比和微震监测两种方法进行岩爆预判,两种方法有效结合后预报的准确率可达70%以上,为拉林铁路岩爆防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米林隧道出口
川藏铁路拉林段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西藏南部谷地高山区的铁路,拉林铁路全长435.48公里,为西藏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设计行车时速160公里,全线桥隧总长300.9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4.66%。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林铁路2021年建成通车后,能有效改善我国区域铁路网布局,还将构建起西藏连接川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大能力快捷通道。
关键词:中铁十九局,隧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