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23日,水利水电四届四次施工专委会、碾压混凝土专委会年会暨地下工程建设施工新技术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集团、中国三峡集团、中国安能集团及其各下属子企业以及国电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华能澜沧江流域、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华电西藏能源公司、华电西藏雅鲁藏布江公司在内的企业和单位59家共183人参加此次交流会。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柏松,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全总监、施工专委会主任宗敦峰,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厉建平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建民进行了主旨报告。
袁柏松在讲话中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水电开发已经从大规模建设,逐步转向全流域管理。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 已拥有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快速施工技术、大断面长隧洞快速施工技术、高压长斜井快速施工技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地下工程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
宗敦峰总结了一年来专委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指出,2020年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专委会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领导下,在积极做好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职能认真开展水利水电施工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工法的总结、推广和学术交流工作,并积极参加了相关学协会学术组织的技术咨询以及评审活动,努力推动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他表示,面向"十四五"国内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经营格局,专委会将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分层分类分批组织重大技术攻关;二是致力于以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作为技术基点,确保传统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三是抢占新兴领域制高点,加快构建实时、开放、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推动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业务形态、商业模式等产生颠覆式重构,有机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张建民教授作了题为《无人驾驶智能碾压技术研发、实践与难点》的主旨报告,报告从研发背景、研发内容、工程实践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智能建造的未来建设进行了解析与展望。
厉建平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并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会议还组织了17家单位代表分享了新技术专题报告17篇。本次学术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共收集了地下工程建设施工新技术优秀论文74篇。论文集凝聚着工程技术人员的汗水与智慧,从深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暗挖工程、盾构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专业角度,展示了地下工程建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趋势。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前往由中国电建承建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运营线路及19号线二期工程在建项目参观。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是中国电建在城市交通领域拟实施首个地铁PPP项目,线路具有"第一速度、第一长度、第一隧道、第一模式"四大特点,即:运行时速为140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为国内采用地铁车辆的最快城市轨道交通;成都已建设完成的最长轨道交通项目;龙泉山一号隧道全长9.7公里,是国内的最长的轨道交通山岭高瓦斯隧道;全国"全口径PPP模式"实施投资额度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通过对18号线的文化科技站点与19号线地下盾构施工的重点考察观摩,院士、专家及各单位与会嘉宾对中国电建大规模的组织模式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对应用全生命周期BIM技术、数字化协同平台和智慧工地为一体的建设体系频频点赞,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电建在地下空间建设开发技术的品牌实力。
关键词:中电建铁路公司,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