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龙阿钢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原燃料质量、调整炉料结构、建设供应链体系等手段,实现了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效益也得到了提升。
建龙阿钢为单高炉生产模式。从去年开始,建龙阿钢的高炉产量、燃料比、煤比均不太理想。针对此,该公司积极设立降本增效课题,借助配焦配矿及生产操作思路转变的契机,通过全面对标和提产降耗技术攻关,2023年度完成铁水产量133.77万吨,铁水月平均日产由3758吨逐步提高至4205吨,最高日产4405吨;平均风温达到1220℃,煤比达到165kg/t,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那么,建龙阿钢生铁成本持续降低有啥秘诀呢?
原燃料质量管控是关键
建龙阿钢以铁水成本为中心,紧抓炉料结构调整,烧结矿配矿以中品位麦克粉为主,配加部分折扣矿以及非主流粉,通过技术攻关,使用红球余热对块矿水分进行烘干处理,提高了块矿的入炉温度,块矿含粉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高炉配加块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对燃料比,建龙阿钢积极调整焦炭结构,使入炉焦炭强度增加、焦炭粉末与灰分降低,同时促进了煤比的提高,在高炉降低燃耗和稳产高产上取得明显进步。
受资源限制和成本压力影响,高炉有害元素负荷居高不下,建龙阿钢建立了碱金属控制标准及预警机制,严格控制高炉Zn负荷和碱金属负荷,减少了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炉料入炉,从源头切断有害元素来源。
操作制度优化提升效率
受炉型设计等因素影响,建龙阿钢的高炉在过去较长时期表现为边缘气流不稳、中心气流不足,炉墙热负荷波动频繁,炉况稳定性差,燃料比较高。
为解决这一难题,建龙阿钢一是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布料矩阵,将料制由过去的"平台漏斗"模式逐步过渡到目前的焦包矿模式,两道气流顺畅,高炉顺行水平显著提高,燃料比持续下降。二是通过建立稳定送风制度,使炉缸工作状态均匀活跃。三是通过对炉腹到炉身中下部每段冷却壁的热流强度、渣皮厚度进行实时测算跟踪,及时调整进水温度及操作制度,实现炉体各层电偶温度、冷却壁水温差和热流强度在合理范围。
与此同时,该公司结合炉缸侵蚀模型、炉底中心热电偶温度以及炉缸洁净指数对炉缸活跃性进行趋势跟踪。发现趋势下行,则采用提硅、提镁铝比、降炉渣碱度等措施,严守物理热不低于1470℃的下限,防止连续热量不足引起炉缸堆积。
外围保障是基础
为提升炉前出铁效率,建龙阿钢推行标准化作业,通过不断摸索实践,确定了15-20分钟为最佳出铁间隔时间,出铁时间基本控制在75分钟,炉前作业水平持续提升,铁次由18-20次/天降至15-17次/天,随着铁次减少,铁流更匀速,高炉下料顺畅均匀。
在设备管理方面,该公司推行设备周期性管理、包机巡点检、三重点检等措施,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变化趋势,合理安排定修,防止发生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未来,建龙阿钢将继续加大生产管理与操作提升,在铁前系统管理方面继续探索合理的原燃料结构,深入研究高炉生产特点和原燃料变化趋势,实现高炉进一步提产降耗。同时积极开展铁前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持续推动炼铁数字高炉建设,实现数字高炉与实际操作深度融合,推动降本增效工作稳步提升,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北京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