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吴启程,男,1973年出生,现任中国十七冶集团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海项目经理部经理,曾荣获中冶集团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9年10月,经过"急行军"式的筹措准备,中国十七冶集团在毫无根基的乌兹别克斯坦硬生生闯出一条路子,按照业主要求顺利实现卡尔希海螺工程开工。

1.webp.jpg

卡尔希海螺项目是中国十七冶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乃至中亚的首个项目,也是中国十七冶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又一战略合作典范项目。项目的落地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也将助力十七冶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推开中亚地区建筑市场的大门,提高企业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走进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原计划在2020年需要完成大部分主体结构封顶交安的卡尔希海螺项目带来防疫与施工双重的压力。项目部作为卡尔希海螺项目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卡尔希海螺的抗疫任务,还同时跑出了复工大干"加速度"。

正文:

1月28日,我们得知国内疫情突然爆发且形势异常严峻的消息后,立即组织召开疫情形势分析会,决定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党员突击队,研究制定符合公司要求且满足现场实际情况的疫情防控预案。时值春节假期,所有中国员工都没有回家过年。家乡的疫情发展怎么样了?家里人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们在这异国他乡要怎么办?国内疫情的发展之迅猛让人措手不及,我们远在海外能做点什么呢。高喊加油?不,我们能做的不光如此。项目部对所有中国员工通告国内疫情发展形势以及防疫抗疫措施,相信国内的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一定可以取得抗疫的胜利,让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大家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国内疫情发展,关注家乡和家人的生活状况。  

2.webp.jpg

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

项目部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同时,心系祖国防疫抗疫进展,当得知兄弟单位十七冶医院防疫物资非常紧缺时,1月29日天未亮,党员周信彪趁着夜色冒雪驱车几百公里,跑遍了撒马尔罕、塔什干等地的各大药房,并拜托在乌国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采购口罩,仅用了2天就筹集了16000只口罩。然而当时中乌两国的多条运输路线均已封闭,口罩难以送达国内,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便立即联络中国驻乌国大使馆,辗转联系到了浙江长龙航空公司,帮助我们将这批口罩运送回国。2月3日口罩运到马鞍山,解了十七冶医院的燃眉之急。

现场也是战场,国内疫情严重,项目复工困难重重,而我们在国外暂时受到的影响较小,为了缓解大家对疫情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担心,我们决定让大家提前复工!大年初三,我们全速开工,与时间赛跑。2月24日,窑尾提前一个月顺利封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3.webp.jpg

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海螺项目首批千吨钢结构发运

但就在这时,不和谐的声音也传来了。"领导,空压机不够用啊","领导,这破桩钻头又断了",复工不久这一个个难题就冒了出来。该项目大小子项50个,有近1500根桩。在艰难完成桩基施工后,却被破桩这个"小问题"带来了"大难点",如何快速解决是当务之急。由于时间紧急,当地机械设备短缺,破桩所需的大型空压机难以采购。我们采用大小结合、新旧结合、内外结合的"三结合"方式来解决难题。所谓"大小结合",即立足乌国,扩大采购圈,从集镇小五金店到洲区大代理商,详细记录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所有物品,并与销售商建立联络与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点将脚步扩散至各大洲区市场,从而采购到了远在塔什干等地的空压机等设备。但是新设备数量十分有限,不能满足需求。新的不够,旧的来凑,我们采用"新旧结合"的方式,通过中国驻乌大使馆等渠道,了解到其他在乌项目和本地项目空置的空压机情况,采购二手空压机。空压机买来了,但是破桩钻头也成了"稀罕物"。因桩身混凝土强度较高,本地产的钻头强度不够,损毁严重。受疫情影响,从国内采购也比平常困难了很多。周信彪又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紧急联络驻乌国的中国五金供货商,采购部分库存的高强度钻头,另一方面通过公司从国内采购,当前两国口岸已封闭,项目人员正通过其他途径周转运输。

4.webp.jpg

在雪中打桩

"现场场地太大了,作业面太多了,人手不够啊!"解决了机械设备的问题,"缺人"又让我好几晚睡不着觉。国内人员来不了,那就在当地找!我们找来了当初建大临的包工头拉斯先生,让他帮我们找来了几十号本地工人,经过安全部门和翻译的教育培训,很快分散到各个班组由中国工人带领上岗。刚上岗的本地工人无论技术和工作积极性与我们的要求差距都很大。"我教你怎么干,看我的!"作为生产经理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的杜小腊是个急性子,在现场看到本地工人破桩吃力效率慢的时候,走到跟前亲自示范。"要抓紧这个把手,先剥掉桩头根部外围一圈的混凝土,像这样。""再从这些钢筋的间隙穿过去凿,要四周转着圈凿,这样一根桩很快就可以破完了。"杜小腊手把手的传授,一下子就吸引了周围一圈当地工人。其中一个20来岁叫劳山的小伙子,很快就领会到其中"精髓"。上手之后比原来破桩的速度快了一倍,其他人见状纷纷有样学样,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取到"经"的当地工人都十分高兴,效率高了意味着每天的工资又提高了。尤其是劳山,经常用刚和中国工人学来的中国话称呼杜小腊为"杜师傅"。经过2个月的艰苦作战,3月底顺利完成了生产线和粉磨站等所有主要子项桩基的桩头破除工作,一举节约工期两个月。

1.webp.jpg

窑尾结构封顶

自十七冶开展"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后,项目党支部立即行动,开展"大干一百天,党员冲在前"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丁友兵组织党员干部分组对现场各部位材料进行清理回收,经过一天的劳动之后,成果喜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抢工期,项目部采购了大量的施工物资,老党员许茂林经常到凌晨一两点钟还在清点,当其他同事让他别太拼命时,他却笑着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是应该的。"说着转身又出去收材料去了,原来是甲供的水泥又到了,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半!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哪里有需要,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在修建场内隔离区时,因为场地等因素,材料无法直接运送到位,众党员纷纷表示"我们上,搬!"就这样,隔离区一点点在我们的手里成型。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仅要做好抗疫"防火墙",更要大力推进项目进展奏起"加速度"快旋律。3月14日窑尾主体结构顺利通过验收,20日窑中3#墩封顶,27日首批约1000吨钢结构制品通过火车转运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助力项目"大干一百天"。项目建设再次提速,大家对如期竣工的信心更足了!



关键词:中国十七冶,疫情,中亚



上一篇:中国二冶与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中国二冶天铁项目基础勘探开钻仪式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