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复工复产
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中建八局重点项目
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到位的前提下
正全力有序推进复工
今天,三位登上央视的"优秀课代表"
上交了自己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作业
跟随央视镜头一起来打卡吧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管廊项目
中建八局土木公司建设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管廊项目涵盖市政道路、桥梁、综合管网等多项内容,是容东片区D、E、G社区建设保障性住房之前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疫情发生后,项目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是雄安集团首个通过疫情防控期间复工验收审批的项目,也是雄安新区首家复工的项目,央视三次聚焦报道。
央视新闻《共同战"疫"》直播报道
央视《新闻30分》栏目报道
严把防疫关
项目将疫情防控作为复工复产的前提和首要工作。严把人员进场核查关,要求每名劳务人员使用短信开具"路条证明",签订"外出务工家庭承诺书"以保证进场人员信息必须准确。同时,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提前规划人员住宿管理、封闭管理、隔离管理、加强培训等措施,防止出现疫情,强化安全生产。
现场设置隔离观察室10间
采取"红、黄、绿"分区隔离措施
办公区、生活区进行测温消毒工作
防疫物资储备充足
复工复产做表率
截至目前,项目管理人员到岗率97%,劳务人员返工123人。项目编制总进度计划,提前策划施工时序及流程,确保复工后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并采取多种举措,合理安排作业。
充分利用远程办公平台,高效推动前期工作
充分利用智慧化工地劳务人员定位系统、渣土车监控系统和电子围栏报警系统,监测每一位工人的实时动向及所在位置。确保人员按照指定的区域及路线活动。
人员定位及电子围栏系统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马甲区分,避免交叉,分区施工。
马甲颜色区分
项目搭建了600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中完成浇筑,加快施工进度,减小温度影响。
当前土方工程已完成总量的90%,管廊主体已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计划于今年6月底管廊主体全部完成,10月底道路工程完成。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项目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项目位于山东济南高新区,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打造国家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科技创新基地,已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目前,中建八局二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院试验区项目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二期工程已全面展开。
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建立覆盖全员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体系,通过全面消杀、全面监测、全面宣贯、预测演练和隔离预防,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完善各项防疫制度,做到全员健康状况监控全覆盖。
智能无感测温系统
填写体温台账
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工作
确保人力——多渠道储备劳务资源,提前准备现场人员所需物资,积极组织济南本地及山东省内施工人员返场施工,确保施工人员数量满足二期工程主体施工要求。
现场航拍图
确保材料——针对急需材料,发挥区域协调能力,大量调拨钢筋、水泥等物资材料。协调混凝土搅拌站,通过提供原材料等措施,阶段性供应商品混凝土,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截至目前,项目已组织800余名现场施工人员及各类机械40余台入场作业,工程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杭州"亚运三馆"项目
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杭州"亚运三馆"项目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主场馆,包含奥体中心主体育馆、游泳馆和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总建筑面积58.14万平方米。游泳馆与主体育馆采用双馆合一的设计理念,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流线型两馆连接体。
严格落实各项防疫举措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是项目复工复产的前提。项目人员采用集中实名制管理,建立工人进出及体温检测情况日报制度,每位工人要经过体温测量、健康码检查才能进入作业区,用餐区采取一人一桌分餐形式,每个区域均有专人定时消毒,为防范突发情况,工地内还设置了28间临时应急集中隔离室。
项目还成立了"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志愿者巡逻队"三支队伍,每天不定期组织巡检,强化工地动态检查和管理。
吹响亚运建设复工"集结号"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两不误,项目对建筑工人进行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与杭州萧山区总工会积极配合,安排专用大巴车辆对建筑工人进行接送,按照先物资供应到位、后人员进场施工,先管理人员进入、后普通工人返岗,先重点工种作业、后其他工种跟进的"三先三后" 要求有序复工。
复工复产不到一个月
中建八局多个重点项目
带着抗击疫情的决心与"筑"力生产的信心
按下"启动键"
这场战"疫",我们一定凯旋!
关键词:中建,复工,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