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叮叮铃声响起,激昂的音乐将大家从睡梦中叫醒,集团交建公司伍益十二标项目部全体员工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日复一日,从未间断。每逢周一,全体员工便早早汇集在项目部篮球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着初升的朝阳,等待升旗仪式,这是爱国主义的洗礼,更是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在军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下,伍益十二标全体成员逐渐变成了一支敢于挑重担、勇于挑重担、乐于挑重担的铁军队伍。

11.jpg22.jpg

湘阴的阴雨天气已持续一个月有余。

"嘿!兄弟穿上雨衣,出工咯。"

他们身穿雨衣,脚踩雨鞋,泥水溅脏了衣服,坚毅面容上夹杂着汗水和雨水,但却从未抱怨半分,他们像一个个战士,在自己的战场上挥毫书写着作为湖南建工交建人的骄傲。

看,各施工段已然成型,白泥湖大桥如蛟龙出海即将腾飞,跨G240分离式桥、茶木村桥、五里岗桥等桥墩柱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每个施工现场大干正酣。工人们井然有序地交织在一起,如同给这阴雨绵绵的大地点上了一个个火把,带来了温度、带来了激情。"战雨天、抢进度、保质量",他们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与壮志。

"荣誉是对战士们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一群人、一条心、必定赢!"百日会战以来,伍益十二标项目主线已有41个点正式施工,征地拆迁工作也接近尾声,计量与形象进度同步,获得了百日会战全线计量产值第一名的荣誉称号!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作为伍益十二标重点项目的白泥湖大桥,全长2.66公里,经过全体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桩基已完成95%,下构完成90%,桥面完成60%,上构完成60%。目前软基换填施工正在全面展开,成为了提高产值的一个新增长点。

不忘初心 始终如一——生产副经理李一杰 

33.jpg 

严谨的工作作风,幽默风趣的灵魂,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担子扛在肩上,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响应公司的管理理念"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张",他就是伍益十二标的生产副经理李一杰。

工作15年,5400多个日日夜夜,李一杰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拼搏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上,对他来说,在项目上的时间远比在家里更多,和同事的交流远比和家人更频繁。在路桥建设这个行业里,他吃过太多的苦,受过太多的累,但只要公司需要他,他便一如当年初入公司的小伙一样,带着对工程的责任与热爱奔赴现场。

他总是说"项目部就是我另一个家,我不能、更不想辜负公司对我的信任、兄弟姐妹对我的信赖,干就要干好,这是每一个工程人必须有的责任与担当!"李一杰就是这样15年始终如一日地拼搏坚守在建工交建的一个个战场上,挥洒着激情的汗水,打赢了诸多硬仗。交建大家庭,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李一杰这样的工程战士,不计得失、拼搏奉献,为企业的发展繁荣做出最大的努力,为建工交建增光添彩。

白泥湖大桥作为伍益十二标的重点项目,施工难度大,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如何确保施工进度?一系列问题摆在他的面前,面对困难,他直面问题。"困则思、思则变、变则通。"他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靠前指挥,积极参与施工方案制定,细化工期目标,倒排工期进度,落实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同时亲抓协作队伍建设,激发协作队伍潜力。利用工地大讲堂对协作队伍进行岗前培训、组织现场技能大比拼、及时补缺发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扬长避短、多管齐下,他所负责的路段整体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安全隐患因素全部可控。在他的带领下,从施工员到工区长历经半年的时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汇聚了他的辛勤汗水和付出。

薪火相传 引领成材——工区长马柱

44.jpg  

马柱,男,1987年5月出生。毕业于湖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中级工程师。积累了吉茶十六标、山西原神二标、贵州清织二标、莲株一标等一线工作经验的他,现任伍益十二标四工区工区长,主要负责四工区生产调度,进度安排管理。

作为四工区工区长同时也是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在工作中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维护公司利益,认真统筹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他每天深入现场,经常与队伍沟通,为队伍解决实际的困难与难题。积极与施工员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在现场迅速成长起来。每天的现场巡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工人们佩戴好安全防护护具,排查各项施工问题,督促整改,遇到难题及时解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突出责任落实,严守岗位红线,统筹安排,抓规范,抓提升,严格按照标准化施工实施。

在项目部领导的熏陶下,他也逐渐成为引领成材的指路人。每天查看工地时、研究图纸时、值班时,看到身边的施工员,他总会手把手地教技术、教图纸,言传身教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方式,每天在现场奔走两万多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对于一个个初出象牙塔的少年,他从不心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干工程就要发狠!"这是他经常对身边的青年所说,也正因为这种严要求,入职半年不到的施工员,已经能独立做技术交底、排施工计划、协调施工协作队伍等工作。"一米八的魁梧大哥站在跟前,挺害怕的,但是后来明显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心里就特别感谢他。"这是后来现场施工员与同事聊天时提到的。

自担任工区长以来,他明白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他所管的四工区实现计划、目标、实际三同步,白泥湖大桥施工取得显著成效,走进现场,一排排整齐的桥墩布置映入眼帘,甚是壮观。在他的带领下,工区的青年员工们从刚进工地一问三不知、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不仅响应了公司的传帮带,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批有志青年,使得白泥湖大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和管理得到有效的控制,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建设一线,夜以继日推进工程进度。

选择了路桥,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工地,就是选择了奉献。马柱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公司工作,先后参建了交建公司许多重要工程,虽然不同的时期,职位发生变化了,但是他热爱这份事业的初心却从未动摇。十年弹指一挥间,他始终以一份对本职工作的挚爱之情,在项目一线工作岗位上拼搏着、奉献着。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工地,把对奉献的诠释默默地书写在那不断延伸的公路上。

勇挑重担 日夜鏖战——搅拌站站长张靖 

55.jpg 

2014年毕业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他,在学校期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2018年12月来到伍益十二标,在施工准备期间,和协调部一起清点全线坟墓,配合测量组人员进行全线的静态观测,迎难而上,从不退缩。在工作中他总是能迅速转换角色,作为试验员出身的他,配合试验室进行了几次全线的清淤触探。后来项目三集中场站的基础建设工期紧、任务重,领导经多方面考虑,鉴于他平时表现突出,项目部领导统筹考虑后让他担起重任,挑起大梁。他也不负众望,积极作为,白天加班加点,饭都没空吃,却乐在其中,工作任劳任怨,把事情做到完美,三集中搅拌站顺利投入生产,他功不可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他冒着肆虐的病毒,勇敢地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冲在第一线。接到项目党支部通知,他第一批来到项目部进行复工准备,毫不退缩。随着工人们陆续来到工地,他又着手忙于复工复产,做到预防控制零感染,登记入册、测体温、消毒,这一道道繁琐的小事,他从不掉以轻心,时刻保持清醒,保持警惕,确保人员安全可控。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张靖以积极的处事方式,在青春这块画布上挥笔成画,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书写勤奋,争做冲锋在前的"青年先锋"。



关键词:湖南建工,奋斗者



上一篇:公司首次进入生物质热电联产市场
下一篇:林文进参加指导机电制造安装分公司专题民主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