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大暴雨,一轮又一轮。

洪水,大洪水,一浪又一浪。

7月17日以来,突然而至的大暴雨,让郑州、新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河南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降雨。暴雨倾盆,无情地浇向着中原大地,肆虐的洪水,猛烈冲击着大小河流。

风雨中,一场场保护家园、抗洪抢险活动在紧急展开。洛阳偃师区,伊洛河畔,一场与洪魔的决战,拉开了48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序幕。

未雨绸缪,吹响抗洪"集结号"

伊河,源于洛阳市南部的伏牛山,干流全长265公里,流域面积6029平方公里,其间流经河南省栾川县、嵩县、伊川县、洛阳市区,到偃师市境内汇入洛河,更名伊洛河,然后经巩义市流入黄河。伊河是洛阳地区仅次于黄河、洛河的第三大河流。历史上,伊河也是多次泛滥,造成洪涝灾害。2011年,伊河岳滩段又发生了洪水险情,当地群众在部队的支援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打赢了抗洪抢险战役,保住了大堤。

今年进入汛期之后,气象部门不断发出关于特殊天气的预警。偃师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科学调度,靠前指挥,做好随时打响抗洪抢险保卫战的准备。

7月19日上午,偃师区委书记杨红忠、区长于晓峰,岳滩镇党委书记席殿卿、镇长杨灿伟,水利局局长周晓晨、总工董崇伟,伊洛河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李效峰,一起来到河南正海实业有限公司承建的伊洛河治理涝洼渠排涝闸施工现场,查看防汛情况,叮嘱他们尽早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下午,气象部门又发出暴雨黄色预警,很快黄色预警直接升成橙色预警。面对瞬息万变的天气,晚上7点,水利局局长周晓晨、总工董崇伟,再次来到涝洼渠排涝闸施工现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工作。

会后,区水利局立即送来4台水泵、4台发电机组、1万条编织袋、铁锹等物资,用于防汛。

河南正海实业有限公司根据会上提出的防汛要求,迅即组织了30人的抗洪抢险小分队,大家兵分两路,一路在涝洼渠与工地间加高围堰,防止涝洼渠洪水溢出,损毁工地上的设施;一路在伊河河堤涝洼渠出水口处浇筑混凝土,以防出水口塌方。

一时间,工地上沸腾起来:机械的轰鸣声,工人们号子声,在漆黑的夜里此起彼伏。工人们有的忙着装袋子,有的搬运防洪沙包,有的垒围堰,有的浇筑混凝土……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齐心协力  筑起牢固"防洪堤"

天气变化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围堰刚刚打好,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发现洪水携卷着泥沙来到了眼前。雨水,无情地冲刷着河堤,冲倒了大树,凶猛地撞击着不远处的桥墩。

涝洼渠是岳滩村的排涝渠,伊洛河水一旦进入涝洼渠,对不远处的岳滩村肯定存在威胁。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海波心中升起一个坚定的信念:必须确保涝洼渠排水通畅!必须挡住伊洛河水不能进入涝洼渠!

李海波一边向在济源的董事长成文明汇报,一边布置工作。凌晨3点,他带领全体人员冒着大雨再次来到了涝洼渠边,这次,是要在涝洼渠里搭支架、放水泵。路面越发泥泞,头顶雷声不断,脚下洪水汹涌,在激流中搭建支架,也比平时的工作难度大了无数倍,大家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支架搭好。一个水泵足足200多斤,4个人抬着根本就走不稳,一旦脚下打滑,落入水中,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大家谁也没有退却,四个人一组,工人们赤膊上阵,抬起大水泵,慢慢向河底部挪动。一直忙碌了3个多小时,才将4个水泵安放到河边,固定好。

7月20日一早,董事长成文明匆匆赶到现场,立即查看汛期,指挥战斗。这一天,雨水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愤怒的伊洛河,像发狂的狮子一样怒吼着。人在阵地在,现场50余名员工,一直坚守在工地上。

这一天,工人们坚守在河边,一刻也没有闲着。天亮后,为了进一步保证设备安全,冒着大雨,大家又将涝洼渠的围堰加高了1米。在加高围堰的过程中,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管理层人员,大家全部在场,人人都变成了战斗员,个个都变成了泥人,如果不从声音和体型来分辨,根本分不出谁是谁。

在抗击洪水中,公司董事长成文明和员工一起,跳进了齐腰深的河水里参与抢险。支部书记李海波左腿肌肉拉伤,依然一瘸一拐地在工地指挥,轻伤不下火线。副总经理成何芳、总工李庆民等人始终与工人战斗在一起。

晚上10点,估计是上游泄洪,巡逻的员工突然发现,伊河水位正在迅速上涨,水面与大堤顶部,落差还不到1米。同时更让人惊慌的是,导流管周围的混凝土没了,2米长1吨重的导流管被冲走了2根。伊洛河大堤,被冲垮了4米!

怎么办?怎么办?

奋不顾身  攻坚克难奏凯歌

河堤是很容易就被冲走的沙土,与洪水赛跑,与洪魔斗争,必须筑起冲不垮的钢铁堤坝。然而,一个个装满泥土的编织袋投入水中,瞬间就被冲得无影无踪。

此时,董事长成文明、支部书记李海波同时看到了远处的钢筋加工棚。他们一边安排工人加工钢筋笼,一面向偃师区水利局汇报。接到电话,偃师区建管局局长李效峰、水利局总工董崇伟、驻地业主代表段腾飞等人立即来到了现场,现场指挥并与与正海员工共同战斗。

立即启动发电机,迅速安排焊工焊接钢筋笼。平日里,高大的焊工棚可是工人们遮风挡雨的好地方,可是那晚的雨实在太大了,风实在太猛了,雨水发疯似的打在工人们的身上。工人们也发疯了,拼命地加快手中的活儿。每焊好一个铁笼,不等焊口冷却,装石头的工人就立即搬起石头往里边装,然后由吊车吊进伊河里。焊接钢筋时,因为作业环境太差,焊工侯卫东、王波更是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拼命坚持着,直到将8个铁笼全部焊接完毕。当八个铁笼一个个放入河中,有效减缓了洪水对河堤的冲刷。

水位仍持续在上升。

7月21日凌晨3点,巡逻人员发现,最高水位与大堤的落差,只剩下20厘米了。20厘米,一个浪头就可越过堤岸。而伊洛河在偃师段,也算是地上河了。万一河水决堤,对农田、对村庄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好不容易安放稳当的心,又悬了起来。大家再次行动起来,立即启动机械设备,运沙袋,运土方,加高加宽大堤。偃师区建管局局长李效峰在指挥中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大家都劝他到屋里休息一下,可他硬生生拒绝了。技术员刘海杰受伤了,但书生不让武将,仍坚持在一线。老姚是工地上年龄最大的工人了,67岁的他依然和年轻人并肩战斗。50多岁的员工吉国和张长江的话更朴实:"特殊时期,有公司领导都带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呢?"

抢险中,停电了,大家用手电筒或者头灯照明;肚子饿了,大家啃口烧饼就着白水……就这样,一直奋战到7月21日上午10点。

10点之后,雨渐渐小了,水位也开始慢慢下降。

绷紧的神经一旦放松,大家才感到前所未有的疲乏。

与洪水较量,与险情赛跑,已经持续了两昼夜。面对汛情,河南正海高管临危不惧、科学决策、冲在一线;项目部员工不畏艰险、同心协力、力挽逛澜……一个个镜头、一个个片段、一个个细节,汇聚成河南正海勇战洪魔的不屈的力量,奏响正海员工守护工地安全的抗洪凯歌。

让我们记住:7月19日至21日,在这惊心动魄的48小时里,河南正海人以舍生忘死的坚毅斗志,诠释了他们的企业精神:正行天下,海纳百川!



关键词:河南正海,抗洪抢险



上一篇:56小时持续浇筑33800方!三一混凝土机械助力江苏第一高楼建设
下一篇:项目商机|高机租赁商机,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