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负责施工的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中,SW20立柱顺利应用竖向预应力张拉新工艺。这是上海首次在超高立柱上大面积使用竖向预应力张拉新工艺。
新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跨越性突破,更为上跨11号线区域的预应力立柱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未来上跨11号线连续钢箱梁的吊装创造了条件。
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的建设,有利于疏解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与市中心交通,更好地支撑嘉定新城建设与发展。目前,四建集团已按时完成2标承台首件、立柱首件吊装、预应力张拉立柱吊装等各项重大节点,正在进行立柱吊装施工。
新工艺在上海首次大面积应用
首件预应力张拉立柱SW20立柱,位于现状尚仁路,由于上跨轨交11号线和沪嘉高速,立柱预制高度较高而且截面尺寸小、长细比值大,同时考虑到后期需要加装全隐式全包围声屏障,立柱所承受的弯矩过大。
因此,项目部对31根立柱进行后张预应力施工,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立柱的承载能力。
为确保张拉顺利进行,项目团队建立了《复杂条件下高速公路高架桥预制拼装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在前期筹备过程中,项目团队与参建单位、厂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相关试验,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重点管控清单和相关风险源,以试验结果指导现场施工。对现场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最终新工艺的成功应用,将为项目后续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把施工影响降到最低
项目周边涉及在建工地、南翔中学、轨交11号线、沪嘉高速等,而且地形复杂,桥梁承台和路基拼宽施工侵入沪嘉高速边坡。
针对难点,项目团队彻底摸排全线障碍物,早发现早搬迁,编制施工总体计划,控制节点工期,深化交通组织方案,科学分配项目资源,做到地尽其用、物尽其用,提升施工效率。
为确保施工安全,边坡施工前对施工区域地质进行复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必要时单侧压缩一条车道,确保有足够的安全施工区域。
针对超大超高预制立柱多节复杂拼装,项目部精确计算、合理部署,通过BIM技术对吊装作业进行预演,施工中加强对现场施工作业的监测与管控,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
关键词:上海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