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轨道公司参建的国内首条省域线路、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花桥实现"双11"交会,两条线路无感换乘同步启动。
共青站是苏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第8个车站,位于虹祺路与前进西路交叉口西侧,沿前进西路铺设。车站为岛式站台,长313米,宽19.7米,有效站台宽11米。施工中,依据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细则,项目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明确责任清单,反复梳理施工潜在风险,超前排查隐患,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周密分析和现场论证评审,做到技术、安全"双交底",确保各项工序合理衔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为保证盾构施工进度,公司部署4台盾构机同步始发。朝阳路出入段线盾构区间东西线以350米及320米小曲线半径-34‰大坡度始发,距离始发井约145米及125米下穿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桥墩,东西线下穿娄江及驳岸。穿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时盾构机外缘与高铁桥桥桩很近,与沪宁城际高铁桥桩最小净距仅为10米,与京沪高铁桥桩最小净距仅为9.8米,盾构机顶面与高铁桥下地面的竖向间距仅为11米。项目部多次踏勘现场,研讨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在落实安全要求的同时,紧密围绕节点目标,优化施工方案,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从管理、技术多方面进行协调配合,攻坚克难,精准掘进,最终以"零事故"的标准如期实现了所有区间盾构安全穿越。
盾构机下穿的娄江水域河道宽76米,深5米,水量丰富,粉砂夹粉土地层,区间隧道与娄江河底竖向最小净距仅为6.78米,极易发生刀具磨损、江底击穿、盾尾渗漏等风险。为此,盾构机下穿前,项目部多次邀请国内盾构有关专家现场反复论证,完善优化施工方案。同时加大监测频率,安排专人在娄江岸边24小时值守,定期操控无人机巡视江面,及时进行隧道管片拱顶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并准确记录出土方量,间接判断河床沉降情况,根据监测数据调控盾构机掘进参数,加大注浆量,优化注浆配比,做好同步注浆、二次注浆,确保施工安全。盾构机双线成功穿越娄江,实现滴水不漏。
在工程管理上,项目部依托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利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自动化监测等设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实现安全、质量、计划、进度等各要素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化管控,借力BIM大数据,开发智能安全帽系统,实现了劳动力调配、人员安全管控、劳务考勤统计、作业工效分析和产业工人画像的数字化管理等多维度智能监管。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中国县域经济首条全城穿越的地铁线路、苏州首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该线的通车将更好助力苏州服务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中铁十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