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58年的甘肃建投安装公司,在60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艰苦创业、繁荣发展、破产危机、改革重生等多个阶段。十年前,公司艰难度过破产危机,致力于扭转亏损局面,"活着"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乘着深化国企改革的东风,从"求生存"迈向"谋发展",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这高速发展的十年间,公司"大安装"战略体系日渐完善。在这一体系下,以"大党建"引领"大经营""大生产""大管理""大监督"等发展战略全面铺开,确保各阶段目标顺利实现。

一、互融互促,党建为发展护航

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推动企业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好"强党建、谋创新、促改革、防风险、提质效"的路子。公司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统揽全局的总抓手,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两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党建+"思路,以党建促提升,以创新求发展,建强组织体系、做实责任体系、完善考评体系、构建"大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把大局、党支部抓落实、项目党建出成效,纵向贯通、横向集约的"大党建"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党的建设成为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坚定"党管一切"的政治方向,不断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准靶向。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和国企深化改革进程中,公司党委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作为企业发展强基铸魂的重要手段,把企业改革发展中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坚持党的组织与行政机构同步设立,配齐"精党务、懂业务"的党务干部,在公司各项基础管理中抓党建促生产,实现业务工作部署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同时,统筹用好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先锋队等载体,推动党员创新创效、发挥作用。

二、走深走实,改革为发展清障

进入新发展阶段,老牌国企传统体制机制的弊端尽显:陈旧的管理方式逐渐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建筑安装企业发展的要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现象突出;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制度规范落实力度层层递减;片面追求生产经营规模扩张,轻质量效益,给企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公司党委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这一重点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亮点紧密结合起来,把推进"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作为改革发展首要破解的难点。持续深化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总结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经验、做法和成果,在完善治理、健全体制、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人员专家化、管理方式科学化、管理技术网络化和管理工作流程化。

"十三五"期间,公司两级党组织全面实现"党建入章",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2020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完善了"三会一层"设置,有效保障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不断规范分支机构设置,11家子公司改制工作同步推进。结合混改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制定《混改整体方案》,将青海华陇公司作为试点子公司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积累混改经验。

三、做精做细,专业为发展赋能

2013年,完成经济总量8.5亿元,订单总额22.16亿元;

……

2021年,完成经济总量47.65亿元,订单总额超63.94亿元;

2022年1至9月,完成经济总量37.43亿元,订单总额71.54亿元。

从增数量到提质效,从抢市场到造项目,从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型升级、专业化发展带来了经济总量、承揽订单、利税等经济指标的逐年攀升。十年间,公司连续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并收获了"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石油优质工程金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2016年,"大经营"发展战略被首次提出,公司迎来大跨越式发展。在随后的年月里,公司坚持多元经营、精细化管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投融资方式为主业造血充能,逐步实现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由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由传统建筑承包商向现代工程服务商转变。2017年,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崇信县城区集中供热PPP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有序运营、实现收益,为构建"投、融、建、运、退"一体化发展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借鉴崇信PPP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经验,公司承建的泰县污水处理厂系统改造PPP项目和榆中县徐家营进场道路PPP项目稳健运作、风险可控。


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公司竭力跳出一般性的低层次竞争怪圈,以资质增项、升级向社会各界证明自身实力,在高端市场抢占更多份额。至2022年,公司拥有机电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建筑工程等5项施工总承包壹级一级资质,拥有4项二级资质、5项三级资质,以及压力管道、锅炉等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同时具备施工劳务资质及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承建了兰州石化年产300万吨柴油加氢装置及配套工程、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项目、会宁县城区集中供热EPC项目、天水市麦积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EPC总承包、祖厉河生态长廊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

用资质敲门探路,紧抓"两新一重"项目、"双碳"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甘肃省"四强"行动、兰西城市群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凭借专业的市场化运作,公司南征北战、东进西出,足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电力、机电、市政、石油化工等优势专业领域探寻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势如破竹,民乐三墩滩100MW光伏项目、武威200MW光伏治沙项目、吉能通榆60万kW风电项目、禹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热电联产项目、宁夏氢能制储加一体化项目等省内外新能源项目成为公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求新求变,科技为发展提效

"十三五"以前,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着力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升级,主要落脚在"四新"技术应用、工法编制及专利发明申报。随着数字技术井喷式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建筑业正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在行业"颠覆洗牌"的风潮震动下,公司深刻认识到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将是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以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不断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

2016年,公司成立科技研发中心,全面负责公司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及BIM技术应用等工作。在广泛培训、重点培养后,公司选拔出一批BIM技术人员,组建成立BIM技术小组,并购置专业设备,适时在项目进行实操应用。镇原县中医院项目成为BIM建模和初步应用的首个实践项目,而后BIM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兰州新区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园项目、杭州嘉辐科技有限公司离子治疗装置产业化建设项目等处。通过BIM技术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安装。

2017年,公司开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选型工作,自此开启了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推进和完善,公司把信息化融入日常工作中,持续对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从日常办公到信息化深度应用,从标前立项到项目的最后一笔收付款,从规范业务流程到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如今信息化平台成为日常办公的重要载体,满足了业务办理流程化、项目管理精细化、经营管理集约化、质量管理品质化的要求,基本实现了人资管理数据共享、上下级单位业务协同、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帮助等作用。

每年,成百上千个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展。"智慧工地"信息化平台被广泛应用,成为项目管理的鹰眼利器。为解决施工场地人员多、管理难等问题,公司将在建项目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云平台,实现人员、材料、资料等信息及设备检修、施工监控各种数据消息的便捷化管控,保障了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与进度。在云端,项目管理人员利用智能设备对在建项目实施线上远程监管,通过对现场多方位实时监控、历史回放、远程访问等方式,实时查看、掌握现场施工的情况,成功实现项目建设工地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

五、同心同行,人才为发展筑基

经历过人才大量流失的困难时期,公司更加重视人的管理应用,坚持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首位。十年间,公司职工数量从600余人增加到110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从10%提升至50%以上。

公司始终以"海纳百川""知才善用"的姿态,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畅通人才职位晋升通道,坚持干部队伍与人才队伍建设"双轮驱动",统筹规划"工匠、党务、行业专家、项目管理、复合型经营管理"五支人才队伍整体发展。不断丰富"导师带徒""职业生涯规划""优秀人才库""双培养"等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实施"百名优秀项目经理和百名优秀施工员"的培育计划及新职工"三年项目学习,两年机关锻炼"的培养模式,建立了自上而下、双向联动的人才培育机制,极大充实了人才后备力量。

三项制度改革的落地落实,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动力。在具体实践中,公司形成了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市场化用工制度。扎实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建立"有职务任命就有明确任期、有职务就落实考核、有业绩就兑现奖励"的工作体系,以能上能下、优进劣退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机制,重点向核心骨干、生产一线、业绩优异的职工倾斜,发挥考核分配的杠杆作用,全力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集聚企业可持续发展实干之力。

职工的心之所向就是企业前进的方向。一直以来,公司用制度育人,更以真情留人,全方位、多角度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增强了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构建了企业与职工同富裕、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十年间,职工工资逐年提高,薪酬结构更加完善,一般管理人员工资翻三番。

2017年,首次为职工缴纳公积金;经过数次调整,2022年,缴存比例从最初的5%上调至12%。

2016年以来,先后在乌鲁木齐、广州、成都购置三处办公场所;投资8000多万元购置4500平方米办公用房,解决办公用房紧张问题;补贴294.85万元,改善职工家属院设施和居住环境。

2018年末,彻底解决了历史拖欠职工工资、退休职工养老金和挂账医药费及遗属生活费等问题。

"十三五"期间,筹集270.89万元,开展各类慰问帮扶活动,惠及103个项目1万余人次。

"十四五"以来,开设职工食堂、增发取暖补贴、增设职工停车场、解决历史遗留房产证办理等各类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新发展阶段蓝图徐徐铺展,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安装公司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开拓高质量发展"大安装"的宏图大业!



关键词:甘肃安装



上一篇:河钢集团党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
下一篇:黑河市委书记李锡文深入省二建公司黑河市卫生健康中心项目调研指导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