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无止境 | 工程人与盾构的不解之缘

记粤水电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吴文彪

 

冲锋陷阵、勇挑重担,是他执着的追求,一往无前、永不懈怠,是他的精神状态。从2004年到2019年,过去的十五年时光里,他同盾构一起写下轨道交通建设的绚丽篇章。他就是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粤水电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轨道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吴文彪。


 1.jpg

鲲鹏击浪从兹始

2004年7月,吴文彪挥手告别母校,从河北省一路南行,怀揣梦想和激情来到广州,毅然加入粤水电。十五年前的他朝气蓬勃地找寻着青春的答案;十五年后,他信心满满地指点着火热的施工一线。

琶仑盾构——短短的四个字倾注了他浓浓的感情,这是他参与工程建设的起点,是他进入公司参建的第一个盾构施工项目。二十三岁的他从这里开始,点滴积累、阔步向前。第一次采用盾构机施工,不仅是对公司整体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吴文彪这名年轻技术员的考验,而在这里短短的一年,也在他年轻的生命中种下了扎根一线、重技术、重实践的种子。从这里开始他用一腔热血,一股倔强担起了盾构维保对他的考验。付出总有回报,实践才能出真知,也就是在琶仑盾构,他成长为一名敢想敢做的技术员。

 

挑最难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

2014年,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广佛环1标项目开工了。该项目沙堤隧道全长5986米,其中盾构区间长4838米,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区间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有软土、砂层、上软下硬地层、全断面硬岩,特别是高水头富水量地层对盾构施工影响大。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依次下穿华南灯饰城、桂丹路,广茂铁路、佛山水道、张槎纺织城、佛开高速公路以及南北大涌河道等29个高风险点,盾构施工难度极大。

为抓好项目建设,公司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吴文彪。跑步进场后,项目就遇到了国内首例盾构机超浅埋微距始发的世界级难题。

3#井盾构始发段西侧为禅西大道快速路,东侧为多栋5层民房及市政管线;始发段左、右线隧道最小线间距仅3.7m,覆土厚度仅6.76m。当时使用的是Φ8780mm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要求覆土深度和隧道间距都要达到盾构机直径的1倍,但实际施工条件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更加严苛的是始发段处于南北大涌的下方,属于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机上部是1—2m厚的淤泥和4—5m的砂层,稳定性极差。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微扰动技术或者掘进参数把握不准确,极易发生塌方,导致泥水倒灌,引发一连串难以想象的后果。

"加速度、定措施、想办法、早行动、出成效,在粤水电轨道建设的字典里,只有出路,没有退路。"怀揣梦想的他以此激励自己,为了完成盾构始发,确保后续施工进度,吴文彪带领项目骨干从技术创新和安全管控两方面展开攻关。从准备始发工作到盾构下井,从开始掘进到顺利通过高风险点,攻坚克难时期,吴文彪带领项目班子紧跟生产,五加二,白加黑,确保24小时轮流值守。这一干,就是600多天。

他太久没有陪过家人和孩子了。年幼的女儿总是带着哭腔在电话那头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你的工作为什么总是做不完呢?你不想我吗?"初为人父哪能不想孩子不想家,可是工程建设重任在前,但凡有一刻松懈,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每当这时,吴文彪只能哄着女儿,告诉她"快了,快了。等这条隧道贯通,爸爸就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爸妈一样,经常回家去陪着宝贝了。"这时的他,不只是一名父亲,更是一个项目的大家长,一个用责任与担当描绘幸福的轨道建设人。

 

广州地铁四号线大学城专线琶仑盾构、广州地铁四号线北延段车黄盾构、广州地铁六号线水天盾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穗莞深2标、广佛环城际轨道交通GFHFG-1标、轨道建设公司珠三角片区……这一个个项目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无数个夜晚他头枕着梦想在那里入眠。淬炼升华,这一个个项目串起了他与轨道建设的不解情缘,让他离梦想更近。

 

一言一行传匠心

理想就像是生长在高山上美丽的花,勤奋是攀岩的绳索,十五年的轨道建设征程中,从技术员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吴文彪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炼就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他凭借着一份信念、一份匠心,为年轻的技术员们做出了表率。

从参加工作以来,吴文彪发表了6篇专业论文,组织团队获得10余项QC成果,研发出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5项,他参与的《软弱地层浅埋土压平衡盾构下穿繁忙线路微扰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他牵头成立的"吴文彪工匠创新工作室"获得"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打铁必须自身硬"是吴文彪的座右铭,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市场不断扩大,生产任务急剧增长,高质量的生产要求对一线工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管理者,吴文彪带头学习新知识、钻研新工艺,把公司科研、生产、市场、质量等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他扎实推进项目团队建设,大力开展"一对一"传帮带活动,毫无保留的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和技术,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在青年员工中传递。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吴文彪带出了一支爱岗敬业、能打胜仗、勇于奉献的"铁军",向成为"受尊敬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的愿景目标奋勇前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吴文彪坚守实干担当的初心,秉承创新创效的决心,传承精益求精的匠心继续奋战在项目施工的第一线。他严谨认真的工作身影与整齐划一的施工现场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画面……




上一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 推进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
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在项目一线】粤水电标兵系列报道之二:吴海宏